- 带式干燥系统生化污泥干化KJG-140
详细信息
品牌:LEMAR/力马 加工定制:是 适用物料:多种可用 结构形式:多层式 应用领域:环保 传热面积:140 ㎡ 转速:34 r/min 功率:34 kw 外形尺寸:KJG-140 m 占地面积:56 ㎡ 重量:7000 kg 型号:KJG-140 带式干燥系统生化污泥干化
1 生化污泥干化带式干化系统工艺简介
1.1 生化污泥干化带式干化系统工艺原理
污泥干化系统工艺为带式环风间接加热干化,采用中压蒸汽(1.6MPa,200℃)作为热源,来加热循环风到135~155℃,热风把干燥腔室内缓慢移动的湿泥中水份升温到100℃以上,形成水蒸汽带出干燥腔室,携带蒸汽热风进到换热器后,被循环水冷却到40℃,蒸汽形成冷凝水排出干化系统外,空气继续回干化腔室循环,湿泥经过约40分钟的烘干后形成干泥被输送至系统外。
生化污泥干化带式干化系统工艺流程
在系统中,物料可分为泥、气,彼此间交换热量、水,使得湿泥中水分经蒸发、冷凝而脱出,形成干泥,下面分为泥路、气路、热交换过程进行说明。
污泥干化系统泥路流程
离心脱水后污泥通过输料泵进入布泥设备,布泥设备(混合器、布料器、污泥面条压制机等)将污泥均匀铺设在污泥烘干带上,均匀铺设在烘干带上的物料缓慢地在烘干腔室内移动, 泥中的水分通过穿流烘干带的干燥空气被带走,已部分烘干的污泥行进到尾部过渡箱, 掉入下部烘干带,下带上的污泥同样在烘干腔室内缓慢移动,由干燥空气带走剩下的污泥中水分,烘干污泥从下带被投入排料箱, ***后由出料设备排出。
为了保证湿泥与干燥空气的换热效果,必须先把块状湿泥压制成6mm直径的面条状。因湿泥含固率太低10~12%,塑性太差,必须掺入一定比例干泥(含固率90%)形成20~30%的湿泥,才能压制面条,因此需有干泥碾碎成细粉状的返混系统。
污泥进入干燥器分布器的料斗后被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的宽度上。污泥通过投加辊从排放到面条机。面条机由一个箱体框架、钢模板、末端托架、压辊和驱动单元组成,钢模板位于箱体框架底部,它是一个带有很多孔的钢制平板,孔的直径为6mm。污泥被均匀地输入面条机的整个宽度,在十字头旋转时一定体积的污泥被围在模板、箱体壁、和压辊之间,然后减缓旋转使围住的污泥挤压通过模板形成“面条”。在反向转动之后,动作再次加速直到同样的挤压动作在另一边形成。
(2)生化污泥干化带式干化系统干化腔室
由于单个腔室体积太小,蒸发量不够,所以由5个腔室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干燥器。面条状污泥(直径6mm)在干化腔室内均匀平铺在料带,随同输送带移动同时被热风进行烘干。污泥通过上带,经过5个腔室时温度逐步上升到135℃ ~155℃,实现污泥水分的蒸发,然后污泥直接掉在下带上,继续完成蒸发过程,并逐步降温。见图4。
图4干化腔室示意图
(3)干泥返混及出料
经干燥器干燥后含固率90%的干泥由干污泥排放螺旋输送机输出,一部分(根据进料湿泥含固率及进料量定)经干泥经螺旋输送机输送、粉碎系统粉碎后返混至进料双轴混合器。另一部分由干污泥输送进入外送螺旋输送器,经过输送器同时被冷却至低于45℃后,进入干泥料斗。料斗满后,用摆臂式垃圾车装载送至界外填埋。
2.2 能量交换过程图5 能量交换过程示意图
如图5所示,预热的干燥气体由进气轴流风机输入干化箱体第1~5#腔室,5个内部蒸汽加热器将内循环热风再次加热,气流以1m/s的速度均匀地穿过传送带。携带大量饱和水蒸汽的湿热空气(100~120℃)从干燥器的1#腔室排出,并由抽风机驱动,经热交换器冷凝,气体被冷却下来,变为干燥冷空气,蒸发水被冷凝后排出系统,进污水处理场处理。约10%新空气被吸入循环风,则有10%废气被置换风机排出到除臭设备,处理达标后就地排放。热循环风预热后再由送风机输送至干化腔室里。
3 开车暴露问题及优化过程
该系统是国内首套带式干化,但由于多种原因,一是低价中标且国产化率超过50%,制造水平较低;二是没有打桩,频繁受地基沉降而设备变形故障;三是代理商提供操作法与现场污泥特性不匹配。自2010年11月开车运行以来,在开车中碰到诸多问题。比如沉降变形引起输送带跳车、冷凝水排出不畅等等问题。下面就开车及运行过程中问题和优化过程进行说明。
3.1 处理污泥的性质发生变化,导致设备易损坏、温度难控制
3.1.1污泥性质变化原因
由于乙烯污水场实际处理污水量340m3/h,只有设计量650 m3/h的52%,污染物负荷约占设计负荷的1/4,实际脱水污泥产量只有200kg/h,无法实现干化系统的连续运行,只能采取每月运行约10天的方式。但受到污泥浓缩容积的限制,离心机每月必须在干化之前运行8天左右,这样就会有约80 m3的湿泥在料仓内堆积。由于堆积时间过长,湿泥中的游离水由于重力作用流到底部;这样导致料仓内污泥从上部到下部含水率变化大。
-